庆七十华诞·展名师风采|李盛德:双手扶持千树茂 潜心灌注万花稠

时间:2022-09-08浏览:87

    李盛德,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曾任数学教研室主任、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理学院教学院长等职。曾获辽宁省教学名师、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辽宁省大学生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大连市优秀教师等。

    新时代教师不仅需要深厚的学养和广博的知识储备,更需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要在保持对未来关怀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超越固化的思维方式和学科切割的知识边界,超越师生关系的刻板认知。李盛德教授自入校以来一直致力于理学研究,1996-2005年期间,他负责数学建模教学与竞赛组织与辅导;2006-2014年间,他多次组织开展理学院学生研究性学习立项活动,深耕理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并在2008年教育部合格评价中得到认可,在2013-2014学校的教学评估中理学院获得第二名。2014-2018年间,他专注信息与计算科学领域的教学,专业连续六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学校最高。李盛德注重引导学生学思并重,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坚持科研反哺教学,用实际行动践行师者之道。

    深耕科研前沿,素质教育成效显著

    李盛德专注课程教学的前沿内容, 关注业界最新创新成果,与时俱进更新课程内容,牢牢把握互联网大数据这一时代脉搏。他讲授的高等数学、matlab、数学建模、数学分析,生物统计(研究生课程)智能计算等课程。他负责的高等数学曾获省级优秀课程,智能计算课程是随着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建立起的基于matlab编程技术实现的深度学习的各种模型以及应用实践,贴近行业应用前沿。

    他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本,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实践,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教以来十分重视对竞赛的指导和创新创业活动的支持。从1996-2005年负责数学建模教学与竞赛组织与辅导,指导学生获得国家二等奖,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优秀指导教师。2006年起,根据自主组织学习的理念,组织开展了理学院学生研究性学习立项活动,立项项目研究成果,参加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活动,组织与辅导学生参加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指导学生获得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级三等奖,获评省级优秀指导教师,理学院学生也为学校挑战杯竞赛贡献了主要力量。

    开展数学教学研究是数学教研室的优良传统,在教研室前期系列教学研究成果基础上,他积极组织教学研究与管理,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多次创新改革教学发展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1999-2005年负责的数学教研室教学,数学课程获得辽宁省优秀课程,负责的教学研究成果获得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6-2014年负责理学院教学管理,在2008年教育部合格评价中获得学校的认可,理学院参加学校的教学评估获得第二名成绩。

    科研反哺教学,专业建设攀新高

    李盛德坚持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的教学理念, 集中资源提升学校科研实力,并努力把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从而促进学校提高教学质量。他一直专注于应用数学研究与实践,先后与海洋土木学院、机械学院、生命学院老师合作,研究成果支撑学生研究性学习、参加挑战杯竞赛,2014年起开展了对人工神经网络、深度学习若干模型进行原理、模型、算法、编程、实践、应用系列工作,形成人工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技术讲义,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16版培养方案中适应信息行业人工智能理论技术兴起而开设的智能计算、智能信息技术课程奠定了基础。从教生涯中,他主编《生物统计》《matlab程序设计与应用》《海洋生物统计》等多部教材。

    他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依据基础教学以及研究的底气,锐意学习接受科学的思维、理念、技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做好专业建设。2001年开始创办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03年招生,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伴随着欣欣向荣的信息产业、技术的发展以及日益增长的对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影响,成功地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定位、建设、学生的培养跟上信息行业发展的步伐,有效地利用企业优势、资源,实现学生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的联合培养,有效弥补了原有师资、技术与设备环境资源不足的缺陷,使得从2012届以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明显提高,特别是2014至2019届毕业生首次签约率一直位居学校之首

    深耕科学思维,教学理念多维化

    21世纪是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也是思维多元化和理念多元化的时代。他曾说“年轻人不能甘做井底之蛙,如果不走出去见识更多元的观念,你就会以为自己生活的地方就是全世界”。正是对知识的渴求、对提升认知水平的急切促使他在求学教学之路上锲而不舍,勇攀高峰。分析改革开放前后的环境与思维的变迁,从20世纪末曾经对新世纪有无限的期待到21世纪至今社会的各种深刻的矛盾,从2008年金融危机到信息技术领域的飞速发展带来的社会各行业的大洗牌,无不引发人们的深入思考。

    面对时代的飞速变化,李盛德不断汲取最新科学思维理念的养分,加以论证思考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即使面对再复杂的教育问题他也始终坚信科研至上以及教育多维角度的思考。2000年前后,对耗散结构等复杂性科学思维进行了比较深刻地学习与思考,后来相继阅读了包括普里戈津的《确定性的终结》、埃德加.莫兰《复杂性思想导论》、亨利伯格森《创造进化论》,在复杂性、非线性科学思维探索、自然时间与心理时间、耗散结构理论的意义方面,深深地启发了他来思考如何对待复杂的教育问题,坚信,科研至上加知识传授远非教育的全部,一定有许多值得释放的潜力。结合实践、阅读、理解,逐渐理解了几个问题:耗散结构以及之间的组织关系、个体作为耗散结构和整体以及彼此是什么样的一种关系,如何得到尊重;个体的内驱力如何激发、保护、释放;时间到底是什么,个体的时间如何挖掘、释放、保护,这些思考、总结对他的整个教育教学与管理产生了较大影响。2012、2015年,他分别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专著《教育的文化思考》《教育的理性与情感》,系列的文献阅读、思考与实践,保证了可以从多维视觉对待教育的问题,减少或避免武断。

    勇立潮头担使命,探索设计教学新思路

    面对时代的召唤,李盛德勇立潮头敢为先,勇担使命、不负众望,探索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一条符合信息技术教学的新思路。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经历过三次数学热,热起来之后,一般院校就开始办数学类专业,但如果没有一个社会行业为就业作支撑,毕业生就不易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就无法维继,这一点,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以及现今社会面临的各种矛盾都体现的淋漓尽致。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属于数学类专业,是1999年教育部确立的专业,也是当初互联网行业兴起而带来的一次数学热的结果,此后,一般院校纷纷办此专业,然而更多地是没有对口到支撑的行业,导致后来许多逐渐撤销专业,原因是按传统专业教学思路到行业落地有很长的距离,对此,他积极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进行了有效探索。

    他牢牢把握信息技术的应用广、更新快这一特点。他选择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为学习者提供应用信息技术的情景,使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起来。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具体学科任务、研究课题来驱动学习过程,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主动地利用信息技术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实现信息素养与学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共同、有效地达成。这样不但提高学科课程的学习效率与质量,而且对提高信息素养起了不断补充和逐步完善的作用。取长补短,教学相长,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听”变为主动的“学”。

    终身学习树榜样,为人师表引方向

    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不断地拓展了传统的教育与学习方式,学生许多认知、知识,可以不在老师那里获得,但这需要建立自主的终身学习的习惯,也有人说,现在许多人大学一毕业,认知需求就已经停止了,于是,如何实现传统学习时空、方式拓展与终身学习关联,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李盛德在做好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不断思索探求新的教育方式,回溯整个教学生涯,他总是及时自我反思、精益求精,他常常告诫同学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以身作则。他从1999年担任教研室主任时便开始思考教育问题,通过人类20世纪复杂系统探索的科学思想的理解、认识,并相继阅读了大量教育相关的社会、经济、文化、哲学的文献,重新认识教育的复杂性,影响了个人整个教育工作生涯,对教育体系的复杂性进行了长时期的思考、探索、实践,一方面将思考、探索、实践揉进教学与管理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把对学生教育、交流时间延长,同时,把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各种方式传递并影响学生。

    “活到老,学到老”他治学的严谨、对知识锲而不舍地渴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子,双手扶持千树茂,潜心灌注万花稠,终身学习是每个人此生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