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七十华诞·展名师风采|赵文:立德树人勇担使命 科教双馨桃李满园

时间:2022-09-14浏览:245

    赵文,男,水产与生命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中共党员,硕士生导师,兼任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和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导师。曾任水产与生命学院院长、研究生学院院长。三十八年矢志不渝,教书育人。现为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一流课程负责人,国家级水生生物学教学团队带头人,国务院特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辽宁省特聘教授、优秀专家,辽宁省教学名师、优秀教师、最美教师、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 高校校园先锋示范岗、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大连市突出贡献专家,大连市劳动模范,大连市领军人才、优秀科技工作者、十大青年科技标兵。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国家、省级各类科技奖10余项。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水产学会观赏鱼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养殖生态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盐类资源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动物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水产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微生物学会理事、辽宁省生物技术协会理事、辽宁省生态学会理事。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十二届专家评审组成员、农业农村部教材委员会委员、《大连海洋大学学报》副主编和编委、《微生物学杂志》副主编、《生态学报》和《生物学杂志》编委等。 

    1985年,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把“尊师重教”的种子播洒到了全社会每个人的心中,让教师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神州大地得到了广泛敬仰。正是那一年,赵文于大连水产学院本科毕业到吉林农业大学任教。1989 ~1992年,他跟随我国第一代水产教育工作者何志辉教授,在职攻读水产养殖硕士学位;1996~1999年,他又前往青岛海洋大学,在著名水产学家董双林教授和李德尚教授的教导下,完成在职水产养殖博士学位。毕业后,回到大连,接过教棒,承担起水生生物学、养殖水域生态学、浮游生物学、水域生态学、生物多样性、实验生态学、渔业资源养护与利用等课程教授与建设任务,肩负上养殖生态学、水生生物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

    三十八个金秋桂香,三十八年励精笃行,赵文教授坚守初心、立德树人,踽步踏歌、育人不倦,科教双馨、硕果累累。

    勤勉致善,教书育人争创佳绩

    星河流转,历经千帆。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教育实践,需要一代代承上启下的忠实守望者与耕耘人,他们的勤勉凝聚成教学风尚,他们的砥砺炼就为育人魅力。

    作为见证学校水产教育事业发展的亲历者,赵文始终不渝,躬耕教学一线,每年完成1000多学时的教学工作量。他积极开展教学法研究,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及时把国内外教改成果以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教学内容新颖,教学方法先进。他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给学生以创新思想的熏陶,受到师生一致认可和好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方便记忆,他将晦涩难懂的知识内容以古体、现代体等诗词方式,撰写成《生态学诗话》出版发行并用于教学实践,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将生态文明观教育寓于教学过程,以文学化的科普读本表达了教育工作者对美丽中国建设理解与向往。

    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是他立命于教的一件幸福事。他指导本科毕业论文近百人,指导学术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202人。讲台上、课堂外,实验室、育苗场,水库河流、盐湖池沼、近海滩涂,他以无微不至的关爱与悉心毕力的教导带领学生共同进步、教学相长,以治学严谨、教风端正、诚信育人、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引领着大批致力于水产事业发展的学子们披荆斩棘、勇攀高峰,以无限的热情践行了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与育人育才的使命,他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辽宁省最美教师、辽宁省“校园先锋示范岗”等荣誉称号,被列入国家第三届教学名师候选人。

    善思致知,教学建设贡献突出

    “教然后而知困”,反思于教学内容可消除困惑,促进实践,反思于教学方法可精进教案,提升实效。只有善于进行教学反思的教师才能更好地聚焦到教学建设中,扬长避短,日就月将。

    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环境中生命现象和生物学过程规律的一门科学。为把这门自建校以来就在全国同类课程中处于领先地位的课程建好讲好,他不断积累、凝练、提升,契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需求,及时调整课程体系,将水生生物学分解为“水生生物学(水产饵料生物学)” 和“养殖水域生态学”两个系列课程。二者既是不同课程内容,又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了水生生物多样性和水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一体化。在传授水生生物学知识、培养水生物资源利用和保护能力的同时,他运用案例教学、水产养殖专业史、行业史、生态文明史,开展课程思政,实现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品格塑造相统一。

    他把课程资源建设作为课程建设的核心,组织编写高质量教材,开展精品视频课程建设。主编了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养殖水域生态学》和《水生生物学》,完成了《水生生物学实验》《水产技术推广与指导》《水产微生物学》、农民培训班教材《水产养殖基础》等十余部教材建设任务。其中《水生生物学》获评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奖和辽宁省首届优秀教材,《养殖水域生态学》获评辽宁省精品教材和大连市优秀著作奖。他领衔建设的水生生物学课程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辽宁省精品视频公开课、辽宁省精品资源共享课,水域生态学课程获评为辽宁省研究生精品课程。在健全学校精品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的同时,为学校教学评估、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做出重大贡献。2020年,水生生物学课程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一流线下课程。

    慕课建设是一项极耗精力的工程。即便临近退休,他依然把课程资源建设挂在心头,整理素材、制作脚本、编写讲稿,“我得抓紧把水生生物学慕课建完建好,让他早日成为大家喜爱的线上课程”。

    励行致远,科研教改成果丰硕

    慎始而敬终,很多学术成绩的取得,往往是在系列研究中生根发芽。他们要么来自同一个思想或理念,要么基于某一方法及创新,贯穿成链,就像科苑里种植了一颗大树,枝叶繁茂。

    长期从事水产养殖学和水生生物学研究的他,信奉“知识是要自己像开矿一样去取来的”。2000年以来,赵文克服严重的高原反应,多次对西藏无人区盐湖进行科学考察,获得大量宝贵的盐湖生物标本和资料,阐明了作为世界第三级的西藏羌北无人区盐湖生物区系的特点和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他专注于盐碱池塘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海水池塘刺参生态养殖、海水池塘综合养殖模式、饮用水源水库优水渔业技术、水生生物多样性及其可持续利用等领域研究,主持国家基金项目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3项,国家海洋公益项目2项,国家科技基础专项1项,蓝色粮仓项目课题1项,授权专利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40余篇,出版了《盐水枝角类的生物学及海水培养利用》《中国盐湖生态学》《海洋桡足类的实验种群生态学及培养利用》《盐水轮虫的生物学及海水培养利用》《达氏鳇的生物学及养殖技术》《刺参池塘养殖生态学及健康养殖理论》《近岸海水养殖池塘水生生物多样性图鉴》等系列专著10余部。参与完成的“海水重要养殖动物池塘养殖结构优化”等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7项,范蠡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参编的《中国近海赤潮生物图谱》获国家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中国盐湖生态学》获辽宁省学术成果特等奖。

    在取得科研成效的同时,作为教学团队带头人的他善于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资源建设与教学改革中,提倡传统与现代结合、理论与实践统一,课内与课外互补,注重科研促进教学。他积极投入青年教师培养,组建了辽宁省“近岸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可持续利用”创新团队,创建了国家级水生生物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实现了学校高水平教学团队零的突破。

    天道酬勤,海纳百川。在任职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现为水产与生命学院)院长的九年间和研究生学院院长的三年里,赵文秉承管理即服务的理念,使学院各项工作一直走在学校前列。他先后组织领导大连市和辽宁省科技特派团,完成大连市和锦州市等地区海参池塘精养新模式示范与推广工作,推进了海参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主持获批国家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4项,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发表教研论文10余篇,出版教育教学专著《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为学校水产优势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春蚕吐丝,蜡炬灼燃,中华悠久,薪火相传。正如诗人泰戈尔所言,“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赵文常说,教师犹如绿叶,是一项需要对学生奉献爱心的事业。38载过去,时间为证,硕果兑言,执教千里,倾我至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