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七十华诞·展名师风采|胡玉才:高教园地耕耘者 课改实践引路人

发布者:新闻中心审批人发布时间:2022-09-14浏览次数:568

    胡玉才,男,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教师,原大连海洋大学副校长,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卅年孜孜不倦、精进不休,始终致力于大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高等教育教学管理。2003年获评辽宁省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现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等;多次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大连市科学技术奖等,曾赴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访学一年。主要学术兼职有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农林工作委员会主任、辽宁省农业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农业部教材办公室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学会现代物理农业工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海洋生物物理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大连海洋大学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大连海洋大学学报》副主编等。

    如果说时间是历史的雕刻家,他能镌刻出奋斗的年轮,勾勒了拼搏的轨迹,那么在高等教育改革栉风沐雨的岁月里,守好课堂阵地、筑牢课程堡垒就成了教师奉献于教育教学事业永恒的生命力。而要把这生命力转化为教书育人的魔力,就离不开由“技”到“艺”的传递、照亮、浇铸……从普通一线教师到教学团队带头人,从基层教学管理到教育教学专家,勤勉、专注、民主的他是学生心里的“向日葵”,是老师口中的“紫丁香”,是同行眼中的“万年青”。自1991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胡玉才秉持“教书育人有热情、课堂教学有激情、关爱学生有温情、教学管理有真情”的教学理念,始终坚守在教育教学第一线。

    小课堂大课程,奋进中见“百炼成钢”

    他曾主讲本科生的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电磁学、固体物理学、理论力学、环境生物物理学、电磁环境生物效应和研究生的生物物理学等多门课程。思路清晰、环节紧凑、循循善诱、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成为他独有的教学风格。经常有学生直言,“上胡老师的课,感到物理知识有趣有用”“课上会有提问、讨论或互辩,他和蔼可亲,经常从授课内容中引出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和为人之道”。

    “以提升教学质量为主线,持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是他多年坚守修炼的教学内功。物理学所展现的科学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深刻影响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石。作为大学物理课程负责人,他全力推进构建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探究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改进教学评价。进入新世纪后,他主持完成了7项国家级和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成功构建了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相适应的“两必修多选修”的大学物理课程体系,将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确定为必修课,调整和精练一些陈旧内容,将遥感、红外、激光、超导、等离子体、传感技术和物理因子的生物效应等新知识新技术编入教材,使教学内容现代化,突出学科交叉与应用;对不适宜列入课程中的相关知识与技术以选修课或讲座的形式介绍给学生,开出“生物电磁环境效应与应用”等多门选修课,推动大学物理教学内容向应用领域延伸,并增强农科院校大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的意识和潜能。他主编出版了具有农科院校特色的课程教材5部,固化了声、光、电、磁、辐射等物理环境因子的生物效应、物理农业与工程等特色内容,体现了新农科的特殊需求和教材的易教易学特性,以创新性保证课程建设的先进性和高阶性。大学物理课程及相关教材先后获评省级精品课、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全国农业院校优秀教材奖、辽宁省首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等。

    小课组大团队,磨砺下可“玉汝于成”

    他以大学物理课程为基础,创建了“大团队小课组”形式的物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作为教学团队的带头人,他坚持必修课与选修课统筹、理论课与实验课一体、基础课与专业课协同、课堂内与课堂外互补的团队建设原则,将大团队分成物理实验、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现代物理学等6个小课组,每个小课组由教学名师或教授领衔开展专题教研活动,使每位教师都有任务、有责任、有归属。

    “以教研教改创新为抓手,全面提高团队教学水平”是他带领教学团队取得斐然成效的不二法宝。2013年,是中国MOOC元年。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进一步深化,让慕课在国内初露头角。他当机立断,组织教学团队成员创建线上课程、制作在线微课,开发具有自动批阅计算题、证明题等全题型功能的“大学物理课程智能化在线作业系统”,在国内率先解决了大学物理课程数量庞大的在线学习者的作业批阅难题。2017年,《大学物理(农科类)》出版上线,成为学校首部数字课程,也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探索新型数字出版物的典型代表。2017年,课程思政开始从地方实践探索上升为全国性行动。他运筹帷幄,深挖物理学中“深邃厚重的历史底蕴、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洞悉万物的科学思维、唯物辩证的研究方法、潜移默化的人文价值和引领科技的基础作用”的思政教育元素与资源,其中一个案例入选教育部大学物理课程教指委的首批案例库。多年来,他和他的教学团队,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共研共进教学改革,获得了校内外的广泛认可。在20人的教学团队中,3人为省级教学名师、3人获评省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荣誉称号,5人获省级教学大赛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基础物理教研室党支部获评“辽宁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和“辽宁省校园先锋示范岗”。团队建设的10门基础物理课有7门已获评省级一流课程、其中1门为国家级一流课程。他先后有20余篇教学研究论文发表于《中国大学教学》等期刊。他主持完成的5项教学研究成果,分别获得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课堂教学

 在全国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研讨会上报告 

    小自我大奉献,修身中得“浴火涅槃”

    耕耘,是智慧的源泉,收获的开端,是教育工作者的本能与天职。耕耘于教室,是促膝而谈的博采相长;耕耘于实验室,是仰望星空的念念不忘;耕耘于会议室,是“教而优则管”的大公无私。

    作为从一线基层走到机关的管理者,他先后任职教研室主任、基础部副主任、主任,人事处处长,校长助理兼科技处处长,副校长等行政管理职务。多年来,无论工作职务如何变化,他始终坚守一线课程教学工作;他负责的大学物理课程建成了国家级一流课程,他领衔的应用物理学专业建成了省级一流专业。他真诚地培养青年教师,带领青年教师集体备课和试讲,指导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和教研教改,推荐并鼓励青年教师到校内进行教学交流研讨,主动分担教学任务支持青年教师出国研修或在职读博;为了保证物理专业课的开课质量,已有多门物理专业课他负责开新课然后再全盘转给青年教师。他真心地关爱学生、精心指导学生成长成才;每当学生找他指导大创活动或咨询个人发展规划时,他都能尽力给予帮助;特别是他作为副校长负责联系的班级(应用物理学2018级),通过他三年多的指导和引导,2022年考研率达到了40%。他在默默奉献与兢兢业业中,不断践行蓝色大学办学理念,勇于担当、敢于作为,锐意改革、鼎新实践,为学校教育教学事业发展的崭新局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积极贡献。

    择一事终一生,执着专注;干一行爱一行,精益求精。他教育理念先进,教学能力突出,教学特点鲜明,教学质量优异。他是教学团队的领队,也是教学团队的旗手,更是团队教师的榜样,如夜幕里的星光、案牍前的烛火,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照耀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是广大师生认可的高等教育教学园地的耕耘者、基础课程改革实践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