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长涛,我校渔业机械专业1980级校友。1984年7月毕业于大连水产学院(现大连海洋大学)渔业机械系渔业机械专业,同年8月入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从事渔业科研工作至今。先后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并自2002年起先后担任黄海水产研究所鱼类养殖与设施渔业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等职。期间的1995年9月至1999年6月,中国海洋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习,获硕士学位。先后主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山东省重大创新工程等项目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20余部,获国家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5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5项,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青岛市劳动模范、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青岛拔尖人才、全国农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耕海耘洋,振兴蓝色经济
关长涛主导的新型海洋养殖设施研制及高效养殖模式研究,为推动我国海洋设施养殖的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针对我国近海200多万只传统小型网箱的升级改造和拓展深远海养殖发展空间的技术与产业需求,先后突破了HDPE大型抗风浪网箱浮台设计与制造、大型养殖围栏桩基固定、网具制作工艺及海上安装等系列关键技术,研制出新型环保抗风浪网箱和大型养殖围栏。同时,创制出网箱和围栏起捕、鱼群监控、养殖环境监测、鱼类规格分选等关键配套装备,构建并示范了“陆海接力”养殖新模式。形成的“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技术”入选2019年农业主推技术,推动全国新增深水网箱10000多只;研发、示范的新型环保抗风浪网箱及布局模式,带动宁福建省完成近海网箱升级改造10万余口;研制的大型养殖围栏装备入选2021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装备。上述成果的应用,有力推动了我国海洋设施养殖的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
潜心科研,深耕行业开新篇
关长涛开展的海洋牧场构建技术研究,为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增殖和养护提供有力支撑。针对我国近海水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和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等问题,系统开展了10余种不同结构人工鱼礁的水动力特性研究,研发出塔式多功能型、多营养层级复合型、潜浮式等新型鱼礁;集成礁体投放、藻类移植、鱼类放流与海珍品增殖等技术,建立海洋牧场示范区6个,总规模达10万余亩。牧场区生物量平均提高2.6~3.2倍,同时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爱岗敬业,勇攀科研高峰
关长涛组织实施的产业技术体系工作,为我国海水鱼类养殖产业发展做出贡献。2008年,入选为国家鲆鲽类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同时担任体系秘书长,协助首席科学家组织实施体系研发任务及体系日常管理,积极推动“鱼类工业化养殖”新理念的实施和新模式的构建,创造了产量增长89.1%,产值增加276亿元的骄人业绩,为此,体系团队被授予全国农业先进集体称号。2017年,被农业农村部聘任为国家海水鱼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全面主持海水鱼体系工作,以“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提质增效”为目标,有效组织实施体系研发任务,为我国海水鱼养殖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2017~2021年全国海水鱼养殖产量增加近50万吨,新增产值200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