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 张显良 水产英才 渔业情怀

发布者:新闻中心审批人发布时间:2022-06-14浏览次数:433

    张显良,我校渔业机械专业1979级校友。曾任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所长。1960年11月生, 198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8月参加工作,研究员,长期从事渔业科技管理工作。

    默默耕耘渔业科技管理事业32年

    1983年从大连水产学院(现大连海洋大学)毕业后,23岁的张显良带着对中国水产事业的高度热爱,进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从事渔业科技管理工作。他从科研处的科员做起,虚心向老同志请教,不断学习科技管理新知识,爱岗敬业,勇于创新,寻求我国渔业产业新的发展与进步。从1995年开始,张显良历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开发处处长、科研处处长、长江水产研究所所长、副院长、院长等职务。

    担任中国水产研究院院长期间,基于成足于胸的渔业和渔业科技工作,他发挥了较强的领导能力,擅长抓工作重点和核心,注重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人才队伍建设。先后主导制定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长期发展规划(2009-2020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人才队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十二五”重大科研计划规划(2011-2015年)》等一系列发展规划;大力推进人才强院战略,先后启动了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首席科学家遴选和中青年拔尖人才培养等人才建设工程,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及10个学科委员会,探索出具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特色的学术集成与管理机制,构建了实现单位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的顶层设计,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在“科学研究、技术支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四大体系建设和国际一流水产科研机构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我国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从一名基层的水产科技工作者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的领军人,他默默地在中国水产科技战线耕耘了32年,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和我国渔业科技工作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12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潜心研究渔业科技发展战略

    在做好渔业科技管理工作的同时,张显良不断深入研究我国现代渔业新技术、发展新趋势、管理体系等问题,在渔业领域科学研究上不断深化,不断进步。

    他主持完成了农业部948、科技部公益研究、国家科技攻关、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发表论文多篇。

    他多次参加国家和农业部有关科技规划的编写工作。主持编写的《中国现代渔业体系建设关键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工程院共同批准资助的“中国工程科技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联合基金项目,该书对制订“十二五”、“十三五”渔业科技发展规划,渔业科研工作的开展和相关管理政策的制定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为早日实现从渔业大国向渔业强国的转变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案;主持编写的《引进水产优良品种及养殖技术》,介绍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引进的45种鱼、6种虾、3种龟的生物学特性、繁殖特点、人工养殖技术要点、引种和推广应用情况,是水产专业的教师学生和基层水产推广人员的重要参考书;组织并参与编写了《21世纪初我国渔业科技重点发展领域战略研究》,为渔业科研在国家、农业部立项打下了坚实基础;参加编写的《农产品加工重大关键技术筛选研究报告》《新阶段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渔业工程技术》《21世纪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战略》《以色列能给中国农业带来什么》等著作,在科研、教学、生产和管理中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渔业工程技术》被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全国优秀论著评选委员会评定为“优秀论著一等奖”。

    他还特别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他带领的科技成果转化团队,转化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多项科研成果,在助力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给单位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比如,鲟鱼全人工繁殖技术、新品种培育、营养与饲料、鱼籽酱加工等全产业链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及成功转化,使我国一举成为鲟鱼养殖大国、鱼籽酱生产出口大国。

    正是基于这种潜心研究的决心和毅力,深入和细致,使得他在科技管理工作中得心应手,言之有物,处之有度,管理有术。通过多年的积累,多方研究,多岗位锻炼,最终使他走上了国家渔业渔政管理工作岗位。

    改革创新促进渔业转型升级

    2016年6月,张显良就任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他到渔业渔政局工作正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他带领局领导班子加强顶层设计,制订《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十三五”渔业科技发展规划》《“十三五”全国远洋渔业发展规划》《全国沿海渔港建设规划(2016-2025年)》,加快推进渔业转型升级。“十三五”水产品总产量稳定在6500万吨左右,养捕比例由“十二五”末的74:26提高到80:20,结构进一步优化。国内海洋捕捞量由“十二五”末的1315万吨,降到947万吨,减少28%。渔业二三产业产值占比由“十二五”末的48.55%增加到50%以上。 2020年渔民人均纯收入21837元,比“十二五”增长40%。

    他积极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201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十部委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三部委印发《关于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制度基本建立,创建61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5778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稻渔综合种养达到3800万亩,水产品产量300万吨。大水面生态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集装箱养殖、多营养层级生态养殖、深水抗风浪网箱、盐碱水渔农综合利用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大量推广。

    他大力推进渔业资源养护。加强以长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2021年1月1日起长江实施十年禁渔;经国务院同意,农业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内渔船管控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的通知》,实施“双控”制度,累计压减海洋捕捞渔船超过4万艘、150万千瓦;首次实现内陆七大流域、四大海区休禁渔制度“两个全覆盖”;加大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发布了中华鲟、长江鲟、斑海豹、中华白海豚等7个旗舰物种的保护行动计划;修订《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规划》等规范文件,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36个,增殖放流各类苗种超过1500亿单位。

    他积极推进科技装备支撑能力提升。实施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南极磷虾捕捞船、渔业资源调查船、渔港锚地、大型深远海养殖设施装备等渔业重大项目,为11万余艘渔船配备了安全和通导装备。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8%提升到63%,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9项,培育新品种61个,制定渔业国家和行业标准268项。

    他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合作。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与亚非拉美有关国家签署了20多个双边渔业合作协议,正式加入《南印度洋渔业协定》;修订完成新的《远洋渔业管理规定》,推动远洋渔业转型升级,首次实施公海自主休渔,发布中国国际鱿鱼可持续发展指数,远洋渔业规范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他加强渔业治理体系建设。全面启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修订;实施渔业油价补贴改革;连续4年组织开展“中国渔政亮剑”系列专项执法行动,清理涉渔“三无”船舶17.2万艘、“绝户网”358万张(顶);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国家产地水产品兽药残留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创建平安渔业示范县96个、文明渔港59个。

    张显良同志用近40年的辛勤工作,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水产英才的渔业情怀。为水产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渔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